close

飛碟球並不是像一般所說翻手腕把球送出去這麼簡單而已,翻手送球只是基本動作,在基本動作練紮實了後,就要開始考慮自己在不同球道狀況下的打法,這是比較籠統的講法,詳細的說,應該是球員的球速和旋轉的圈數要能與球道狀況相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破壞力於球瓶之中,也就是一般說的配速問題.在較深入的觀念中,大部份同意「以慢打快」「以快打慢」的方式會是一個適應球道的好方法,也就是說以慢速球打重油道,以快速球打乾油道,而由於考量到放點的準確度,故延伸出以澀面球打重油道,光面球打乾油道的方法;而在球瓶方面,相對於較重且彈性較差的球瓶也有加快球速和增強旋轉或是改變站點以求得較好進球角度的適應方式。

目前臺灣的球道狀況區分為乾、中、重油三種球道而球瓶則分為3磅6盎司至3磅10盎司和彈性好壞與否的球瓶,對於3磅4盎司的商業瓶和瓶底打磨加鎖螺絲的球瓶,那只是球館的商業手段。球員出手方式則區分為退分,連性,直線飛碟球三種.

一)乾油道:由於球的咬板情形較嚴重,宜減少退分或連性的角度,直線飛碟球則不受影響,但三者皆應注意翻花過度的問題,應視翻花狀況改變出手角度或是送球深度以改變翻花的時間差或角度,當然在不傷害準確度及個人身體的前提下,加快球速是最簡單的方式,只是每個人所能加快的速度是有限的,因此不鼓勵太過倚靠球速的加強。

二)中油道:在此種球道上,球員只要能維持正常的出手,獲取高分並不是太困難的事,保持球速在28km/hr至35km/hr之間,旋轉圈數在十圈以上,這會是一個不錯的配速方式,在這種球道上球瓶的影響反而 較大。

三)重油道:翻花角度可能會不足或是根本來不及翻出第三段,另外退分及連性球員還會面對撞擊深度不足的問題,也就是說一號瓶可能會吃太厚或太薄,宜將球速放慢或將進球角度縮小,也就是將下球點向中央移動,以免造成過大的破壞力。

四)三磅六盎司瓶:為一般球員較常打的瓶子,故較沒有什麼須注意的地方。

五)三磅八盎司瓶:為一般國內比賽較常用的球瓶,須適量增加球的破壞力及穿透力,建議將球速提升至30km/hr至35km/hr,圈數增為十二圈以上,比較能減少殘瓶的發生。

六)三磅十盎司瓶:國內較少使用,故大部份球員初遇時都不能適應,較溫和的飛碟球最好盡力保持進點的穩定度在一塊板之內,暴力型最好也不要超過兩塊板,但不要把球速催太快,會造成球一撞擊球瓶就被彈開,而易留下5-7或5-10的殘瓶,加強球的穿透力會是不錯的方式。     

七)彈性好的瓶子:由於彈性好,造成的碰撞次數及飛散距離也隨之增加,故宜減小破壞力,避免球瓶間無法互相有效碰撞的情形發生,可以試從中箭出手,避免inside或outside大角度的進球。

八)彈性差的球瓶:這是讓飛碟球球員相當困擾的部份,在這種瓶子面前飛碟球似乎失去了其優勢,對於這類球瓶,可以考慮將進點向中央移動約半塊板子以內,能夠得到較好的碰撞且不會減少全倒的發生,或增加進球的角度,例如改以inside的位置出手,而且最好能增加旋轉的圈數以增強橫向破壞力,來達到讓球瓶互相有效碰撞的目的。

 

(擷取自網路資料:http://ecatt.badger.ncut.edu.tw/wpd91/91T22/bowling-4-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clove83 的頭像
    eclove83

    August~旅途‧攝影‧保齡球

    eclove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