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了學弟在隊板上的發問,跟他互談的過程中自己也回想到以前練球時的情況,
學弟-乃中-我,這三個人似乎隱藏著某種連結關係:
    剛開始打球時,是乃中教我動作,而我當時也以他為目標;
    現在學弟轉練飛碟,也是乃中指導,學弟也打得跟乃中有幾分相似。

想到起初練飛碟時,用盡各種辦法就是要讓球的轉速增加、轉圈變化漂亮,當時練球的頻率,實在不比隊上任何一位成員低,常常是三點開館一直打到九點閉館,一天下來真不知道打了多少局。如今看到學弟也練得這麼勤,真是覺得有幾分欣慰。

球技要進步,不外乎就是多練、多看、多想,這是學長教的,也是自己的經驗,尤其是初學者,在基礎動作上的訓練更是不可以少;

再來就是打球的時候,一定要多觀察週遭,是不是有協調性或動作不錯的人打球,仔細觀察並從中學習或模仿,再自我反省和感覺當中的變化,無形中真的會讓球技自我提昇。想當初我就是盡可能模仿乃中的動作,再來就是觀察專業球員的助走動作,一步一步地自我調正,後來也轉變成模仿教練,再自己鑽研出自我的一套打球方式,當然前提還是動作得要有一定程度的紮實。

多想當然就是從觀察中自我反省。初學者的動作不穩固也是一個好處,就是在調正上比較容易,可以自己研發一套方法,說到底,旁人的建議也只能做參考,不是每一個人打球的動作都會一樣的,但是其中的要訣並不會差多少,就是要有好的協調性。


學弟說道最近打球打到手腕、手指都會痛,這樣的情況我也曾經試過,我跟他說:這是手勢稍微有錯誤了。為什麼說稍微?因為連我自己都不確定是怎麼造成的,看了中醫也得不到一個明確的答案,醫師只是說打球不能打太多,一天頂多兩局?!這怎麼可能呢?所以我之後再也不因為手腕痛而去看醫生了。

後來經過教練的指導,要求我的出手送球方式改變,漸漸地我也不再出現這樣的困擾,因為手勢的改變,我才感覺到手腕會莫名的痛,是出於出手姿勢的不對。

話說以前我球的轉速,是讓旁邊打球的人看了都不免有一聲驚嘆,但當時經驗少並不了解怎麼回事,直覺得轉得還好,我還可以再加速,但是這樣打下去,就變成轉速雖然高,但是我球就是送不出去,沒了球速,換來的,就是球少了前進的力量撞擊球瓶,以及手腕受傷了。倒是現在,我不再在乎轉圈有多漂亮,只要求送球這個步驟一定要做到,球速一定要夠高,否則在面對乾道時,我的球就壓不下5-8瓶了。

送球、推球對我來說,真的不容易學會,常常覺得做到了,轉頭就聽到教練說沒有,光用說的也很難搞清楚到底怎麼回事,所以說這個時候相機就很好用了,將動作錄攝下來播放,放上電腦還可以設定慢速播放,就知道自己哪裡出了問題。


說到打球的路線,同樣的,每個人的路線也不一定一樣,站位的設定是視個人球路、反應和走向而變,有的人喜歡走直線打中箭、有的人inside出手打1-2點、也有的人跟我一樣打小outside瞄三箭打角度,都是必須看球的尾端反應所作的策略,以最好的進點方式撞擊球瓶以致獲得strike。在遇到不同的餘瓶時也要懂得以怎樣的路線解球,這個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尤其是打角度的(斜線打法),剛開始會非常不習慣,不知道身體角度要調多少,助走時也會感覺相當不適應,一不小心就幫球溝打掃了。


另外,前幾篇把介紹了各種球道及油路的分類,現在要說的是怎樣去克服不同球道的問題。我跟學弟說,換球是其中一個方法,因為不同的球種有不同的個性和反應,有的喜歡油道,在油道上就會表現杰出;有的偏喜歡乾道。當你用一個適應打油道的球來進攻乾道,球的反應便會很快就顯現出來,到了球道後端,反應就減弱、速度也降低,當然不會有好的擊瓶結果。所以有些人在比賽時會帶好幾顆球也是因為如此,尤其是曲球打手更是常見,一場比賽就帶了4-6顆球也不為奇。

球本身的材質不同也會造成球道上的反應有差異,經驗老道的球員更會對各種球種作研究,試圖了解它的個性,再配合不同的球道和油路,以最合適的球作為主攻球。

當然也有人以一球打天下,不過球是有壽命的,不像POLY球,品質越好的球壽命越短,當今會以一球打天下的人相當少了。

除了換球,出手方式和力道的調正也是克服不同球道的應對方法之一,不過,不管用哪一種方法,總結的說,要打好球,動作上必須非常穩定,並且對自己的每一步動作都要了解,在正式比賽時能夠察覺到錯誤而自我調正,就可以算是一個碩士級的球員了。(←我胡說的,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love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